熊市中固收产品如何稳中求胜?这些策略值得一看


熊市并非投资的绝境,反而可能是挖掘机会的良机。在近期债市的低迷表现中,不少投资者感叹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依然有部分产品能够逆流而上,实现持续增值。经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那些能够在熊市中保持稳健增值的产品,往往具备一些独特的策略和优势。

过去两个月,债市整体呈现走跌态势,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攀升,债券价格相应下跌。金融市场波动、资金流动性变化以及估值方法的调整等因素,都对固收类理财产品产生了影响。固收类理财产品大多以债券为底层资产,如信用债、二级资本债等,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这些产品的净值波动加剧。


然而,固收理财产品中有一部分采用“固收+”策略的产品,其底层资产是“债权+股票”的组合,债权占主导地位。这种组合设计在债市波动较大时,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比如理财产品“阳光金15M丰利增强3期”,从10月21日的净值1.0343增长到1月16日的1.0406;“阳光金15M丰利增强7期”也从10月21日的1.0085增长到1月16日的1.0228,期间整体持续增值。这两款产品均为光大理财发行的封闭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在基金市场中,易方达安盈回报基金也凭借其稳健的投资策略,在熊市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点一:从长计议

债券市场下跌时,市场悲观情绪蔓延,投资者难免受到影响。自2022年10月19日以来,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8105%一路波动抬升,至1月16日已达2.175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10月19日的2.7066%抬升至1月16日的2.9256%。这种市场环境下,银行系理财产品市场也受到不安情绪的笼罩,产品净值纷纷走跌。但笔者统计发现,在银行理财类别中,截至2023年1月16日,剔除近六月无净值的产品后,5000只披露净值的理财产品中,近一个月获得正收益的有4536只,获得负收益的有449只。而在二十多天前,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比例还只有约20%。


目前,理财公司存续期内的产品共19453款,其中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17881款。这些数据表明,在债券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时,依然有约20%的产品能够继续升值。这说明,投资市场中,普通投资者往往被悲观情绪裹挟,止步不前或本能撤退,从而不断亏钱;而那些能够独立判断、不盲从大众的投资者,却能够运筹帷幄,持续盈利。


在情绪裹挟的市场中,理性思考显得尤为稀缺和珍贵,而其背后的关键在于投资者的心态。投资过程中经常面临反人性的情形,投资者需要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和市场。正因心态不同,大部分投资者只能获得β收益,而少数人能够获取α收益。良好的心态,正是优秀投资经理所必备的素质。


心态筑底,专业方法助力。面对市场下行,善用专业方法可以披荆斩棘,披沙拣金。债券的收益来源主要有利息收益和资本利得。利息收益由债券的票面利率决定,债券发行人定期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这部分收益相对固定;资本利得则是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债券或买入持有债券获得的价差收益,这部分收益是变动的。


易方达安盈回报的长期表现

易方达安盈回报基金在长期投资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自成立以来,该基金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和稳健的投资策略,实现了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表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易方达安盈回报基金的累计净值增长率达到[X]%,远高于同类基金的平均表现。这种长期的稳健表现,得益于基金的科学投资策略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关键点二:主动攻守

具体操作层面,投资经理还常在产品中采取“固收+”的结构来最优化地应对市场,这种产品具有攻守兼备的特点,可根据市场灵活应对。“固收+”就是债权类资产(一般指银行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加上其他类资产(一般指股票、可转债、商品及衍生品等)进行搭配组合,丰富组合收益来源,增加产品的弹性收益空间。


也正因为权益类资产在短期内具有波动较大的特点,更需理性看待市场的短期波动,多一些耐心,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下,熨平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净值可能造成的冲击。同时在以高等级信用债如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优质区域城投债和优质产业债等作为底仓配置下,由于该类资产的信用风险较低,债市调整后的绝对收益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具有极高的配置价值,潜在的投资收益率已经较为可观。


因此,以长期视角来做投资,将历史的时间轴拉长来看,“固收+”理财产品的净值曲线会呈现出一条向上的斜线形态,意味着长期投资可以获得稳健的回报。从当前债市动态来看,市场上有自营资金的机构,例如保险、银行等,收益率上行的情况对他们形成显著利好,配置的动力比较强,同时由于远期可能受到巴塞尔协议三等约束,对利率债的需求会更大。

而且,从国债收益率变动来看,债市前期调整基本逐渐到位,目前债券市场没有潜在利空,债券收益率开始出现掉头向下苗头。对中短久期的高资质信用债而言,杠杆套息的空间仍然存在,当前是配置的窗口期。


业内专家分析,在经历大幅调整后,即使之后一段时间收益率将维持在政策利率附近,甚至略低于政策利率,且行情中性甚至偏悲观,但不会低至去年三季度的水平。再次调整风险不是太大,除非之后经济企稳,利率才有向上动能。另外,经济企稳还要叠加通胀增加,才会驱使资金利率持续上抬,但这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才会发生。


从投资经理的视角看,长端利率债,特别是国债,下行幅度并未很大,所以相对于前期的信用债而言,保护肯定更充足。因此,无论是从资产配置对冲的角度,还是从防尾部风险的角度,都应持有一定的利率债,且国债配置更优。


对于理财产品持有人,理性地看,若持有期满可以赎回或者到期日临近的投资者,继续持有或修改到期日继续持有,待市场修复后再决定是否赎回,可减少本次调整对收益的影响。

对于近期新买入持仓收益下跌较多的持有者,一方面,不必过分在意短期浮亏,而应树立中长期投资理念,继续持有,静待花开;另一方面,可借暂时调整窗口期逢低买入,争取收益最大化。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自担。